查看原文
其他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政策发布:凸显四个关键词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来源:第一财经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功能平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夏骥院长就此撰文表示,此次政策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凸显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四个关键词,将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文3979字,阅读约10分钟
华略原创音频上线,欢迎收听音频版
近期,国务院审议同意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2.0政策”)。2.0政策共24条,与2021年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1.0政策”)29条相比,政策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充分体现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虹桥

2.0政策从虹桥商务区、“一核两带”和长三角三个层面展开,充分体现了从上海的虹桥到长三角的虹桥的跃升。



一是虹桥商务区重点凸显功能。2.0政策围绕加快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提出了支持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的关键举措。


比如,位于虹桥商务区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初步形成了“1家医技中心+8家国际国内高品质医院+X家门诊机构”的多元办医布局,床位规模合计约2200张,总投资额超150亿元,主要服务长三角地区的患者。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购买大型医用设备方面的堵点,2.0政策明确“支持虹桥商务区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依规定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


二是“一核两带”重点凸显融合。2.0政策提出依托毗邻区、产业链、创新圈、交通网,支持苏州、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也映衬了上海大都市圈从打造全球城市向打造全球城市区域的跃迁。


比如,当前上海、苏州、嘉兴都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精度地图应用,但是不同城市的地图类型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标准规范不同、应用场景不同,造成智能网联汽车的语言都是“方言”,为此2.0政策明确“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打造跨省通用语言的“普通话”版本。


三是长三角重点凸显一体化。2.0政策提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以功能升级促进区域合作。比如长三角各地都在积极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但是更多的是集中在组织企业参加交易团,以及引进“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分平台等方面,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在江苏、浙江、安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长尾效应。


又比如,合肥被称为“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是长三角5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对照长三角金融功能分工和金融生态体系要求,合肥有条件设立后台运行与服务基地,更好满足各类主体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需要,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鼓励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打造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创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后台体系。


关键词二:国际

2.0政策从人才、业务和国别三个层面展开,充分体现了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的目标。



一是重点凸显国际化人才的使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化首先体现在人才的国际化,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境外人士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常住外籍人员约占苏州市的50%,“一核两带”其他地区也都是外资集聚区,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海外人士。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国际交流逐步恢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要进一步推进国际人员往来便利化,为此2.0政策明确“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纳入当地重点扶持产业目录企业聘用的外国‘高精尖缺’人才,按规定提供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方面便利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引进的国际人才要能够提供用武之地,促进柔性使用,为此2.0政策也明确“探索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以及“支持将在虹桥商务区实施的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等政策推广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域”。


二是重点凸显国际化业务的开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定位之一是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要有相应的国际业务支撑。2.0政策明确“支持虹桥商务区引进更多贸易促进机构、商会协会等国际经贸组织功能性机构落地,依托全球数字贸易港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内容分发、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为此2.0政策也明确“允许主办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购汇……赋予企业更多资金汇兑自主权”,以及“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三是重点凸显国别合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中,苏州工业园区的中新合作、太仓的中德合作、相城和平湖的中日合作、长宁的中日和中韩合作、海盐的中法合作等,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要进一步深化推进,打造国别合作新高地。


为此2.0政策明确“推动建设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发展基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代表中方与新加坡互设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园区)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两个商务中心已集聚项目70余个,举办企业对接活动十余场,有条件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开展与新加坡国别合作的基础平台。


关键词三:开放

2.0政策从制度规则、平台载体和走向海外三个层面展开,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重点凸显制度规则的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处的长三角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国务院也明确提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尽管不是自贸试验区,但作为我国第五种开放形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也要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我国加入这些协定做好充分准备、提供实践支撑。


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虹桥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率先与相关国家合作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以及“虹桥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照《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相关规定申请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少量药品”。特别是截至目前,与我国建立丝路电商合作的国家已达29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进一步拓展数字时代的双向贸易通道,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一批境外电子商务合作园区,更好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


二是重点凸显平台载体的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离不开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载体的支撑。对于虹桥商务区而言,现有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只具备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功能,无法开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加工贸易等业务,特别是难以满足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的需求。对于南向拓展带的嘉兴而言,随着嘉兴机场的开工建设,也迫切需要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更好满足航空联运中心的需求。


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上海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时申请在虹桥商务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嘉兴综合保税区在符合条件时申请扩区”。


三是重点凸显走向海外的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初步建立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平台,比如虹桥商务区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RCEP企业咨询服务站,苏州工业园区的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等。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走出去”,海外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增加,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还比较缺乏类似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功能。


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构……以技术产权、文化创意等领域为切入口建立知识产权公允市场价格评估体系”,更好服务长三角的企业用好海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关键词四:枢纽
2.0政策从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创新枢纽三个层面展开,充分体现了虹桥不同以往的内涵和不可限量的期待。


一是重点凸显交通枢纽的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策源就是交通枢纽的建设,从长三角来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点到“一核两带”的面,交通网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当前虹桥火车站已经饱和,亟需进行功能疏解;虹桥机场国际航线较少,亟需拓展全球链接;“一核两带”内部还有交通盲区,平湖、海盐还不通铁路;多式联运体系还不完善,物流调配还有待优化,等等。


为此2.0政策明确“支持虹桥国际机场进一步加密城际空中快线……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联动,更好满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对中远程国际航线的需求”“推进太仓港区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建设……打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以及“推动沪乍杭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沪苏通铁路二期、通苏嘉甬铁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等项目”。


二是重点凸显信息枢纽的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汇聚全球资源,这其中就包括数据和算力资源。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快的网络、更强的算力,犹如农业时代的道路和水利,工业时代的铁路和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焦点所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本身就是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对于数据和算力的需求更为突出。


为此2.0政策明确“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服贸通’数据专线”,以及“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并在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先行先试”。特别是虹桥商务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动力核”,完全有条件积极探索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数据和算力交易平台。


三是重点凸显创新枢纽的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处的上海、苏州、嘉兴都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虹桥商务区在原有的“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功能之上,叠加了“大科创”的功能;“一核两带”还拥有姑苏实验室、南湖实验室,昆山杜克大学、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等一大批科技创新载体,以及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更有条件实践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为此2.0政策明确“推动位于虹桥商务区和北向、南向拓展带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以及“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互认”,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自由流动。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
【原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里的“东方日内瓦”怎么打造?【原创】这些小县城靠什么在“抢人大战”中胜出
【原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厘清的几个重大问题【原创】90后精英致新人:如何拥有突破职场天花板的力量【原创】在党政机关,政研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热文】省委书记、省长部署:安徽“首位产业”怎么做?【热文】这一次,苏州反超深沪【热文】在鄂尔多斯,发现中国不会被卡脖子的一大产业
【热文】不出海,就出局【热文】让外媒夸赞的“合肥模式”,能否被其他城市成功复制?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